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第二届电影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广州增城成功举办

9月26日,第二届中国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广州市增城区1978电影小镇隆重举行。来自电影界的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围绕“城市+电影”展开分享与交流,为推动电影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出谋划策。

 

本次论坛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办,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 广州市增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支持,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社会活动部、广州壹玖柒捌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广州市大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道办事处、华语星光(广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市非虚构影像创新发展中心、广州市增城区影视文化协会协办。

在论坛开幕式上,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资源,诞生过《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海外赤子》《孙中山》《雅马哈鱼档》等一批对中国电影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佳作,近年来《中国医生》《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等作品更是持续挖掘粤产电影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次论坛作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系列活动之一,希望进一步激发中国电影产业活力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活力,探索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东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票仓,已连续22年位居全国榜首,2023年票房达到67.15亿元,为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厚的扶持政策,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创作生产的电影在全国创下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广大电影人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创作出更多体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和大湾区建设火热场景的优秀电影作品,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

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在致辞中欢迎全国电影人的到来。他介绍,增城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51%,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摄影棚”,源远流长的荔枝文化、甘泉文化,龙舟文化以及多达13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更让增城故事拥有巨大的内容开发潜力。近年来,增城深耕影视文化特色产业,这里正逐步成为全国电影人交流创作、取景拍摄、作品交易的重要目的地。未来,增城将继续向建设成为南方现代影都的目标奋斗,打造“一小时拍摄圈”,助力更多电影人在此圆梦。

广州“增城聚荔”影视服务平台,在第二届中国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上正式启动。

论坛邀请了多位著名学者、互联网专家和知名影视公司掌舵人进行主旨演讲,为当下电影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城市文旅的推广营销提供新思路。

 

资深互联网影视营销传播专家、E票电影创始人高华在《互联网+电影,城市出圈新方式》主旨演讲中,以《狂飙》《繁花》《非诚勿扰》《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作品为例,指出城市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影视作品则为城市带来更广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两者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城市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影出圈?高华给出几点建议:拒绝盲目追逐热点,让城市的人文精神随着电影自然流淌;克制对短期收益的过分关注,长远评估电影对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善用互联网营销工具,积极进行品牌异业合作推广,为城市和电影赢得最大用户公约数。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制片人米炀带来《网文 IP如何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文化娱乐产品近年正在成为城市文旅最有力的抓手,如《我的阿勒泰》带动新疆旅游明显增长,《黑神话:悟空》助山西文旅迎来“泼天流量”。近年来,咪咕数媒着力网文IP向微短剧的转化,米炀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文化娱乐产品可助力城市文旅发展的几个创作方向,包括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传统故事新用、文物新内涵、家国情怀、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等,希望与在座的电影人共勉,继续挖掘城市故事的新内涵。

东方影都总裁孙恒勤进行了题为《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为影视与城市双向赋能》的主旨演讲。他分享道,近年来,《独行月球》《流浪地球2》等国产大片前往东方影都拍摄,背后不可或缺的是青岛这座城市为深耕影视产业所作的努力。当地建立了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制作平台,为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先进电影技术赋能;青岛美丽的海岸线和历史文化街区则吸引了《抓娃娃》《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电影来此取景。电影上映后便自动成为“城市宣传片”。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成奎,在主旨演讲《电影与城市:光影的交互性双向奔赴》中指出,城市对电影创作者影响巨大,如上海之于王家卫,山西之于贾樟柯。电影还能构建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符号,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例如,电影《人生大事》在武汉拍摄,片中的当地风貌与演员的方言台词相得益彰;万玛才旦在《静静的嘛呢石》《塔洛》《气球》《雪豹》等作品中对藏地的呈现,让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通过光影走近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当天的论坛还举行了主题为《影视+文旅,影视产业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的圆桌对话,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成员、副馆长刘军的主持下,多位电影界大咖就电影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双赢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电影局原局长童刚,从论坛举办地广州增城的文化历史资源入手,指出当地流传已久的何仙姑传说正是电影拍摄的好题材。他还建议,融合了城市文旅元素的文化产品在传播中不应局限于院线电影一种形式,微电影、微短剧等形式同样是城市营销的好载体。

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指出,一座城市在电影产业链中的位置,应根据该城市的条件与特点来决定。例如,有的城市风景优美,适合做电影取景地,而有的城市则更适合建设影视后期制作基地或举办电影节。他还以宁夏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为例,证明城市挖掘其自身独有气质的重要性。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出卖荒凉”为特色,不但吸引了众多影视作品前往拍摄,也赢得了国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

中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霍建起以自己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合作为例,讲述自己对电影和城市双赢的看法。他认为,电影选择场景,本质上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视觉呈现,这也是电影人愿意为了作品“跋山涉水”的原因。霍建起透露,他执导的电影《暖》灵感源于莫言的长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但并未执着于莫言最爱的家乡山东高密。他的想法得到了莫言的同意。最后,影片在江西婺源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摄工作。

v东阳市文联主席朱国强,以横店影视城的发展为例。跟在座电影人分享了三个“心”。一是“初心”,铭记横店影视城建立的目标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二是“决心”,坚持横店继续走影视产业之路的方向;三是“恒心”,横店至今仍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投入。他还提出,横店要坚持为两类人群服务,一是横店当地的老百姓,二是来横店做客的影视工作者和广大游客。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影视)副主任张军锋认为,广州在中国革命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涌现过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广州的电影人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更多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故事。他还提醒,在讲述红色故事的方式上,电影人应注意避免“宣教化”,争取更多年轻受众。

陕西文投艺达影视总裁贾轶群分享道,陕文投在陕西建立了四个影视小镇,通过影视产业来带动小镇的文旅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陕文投出品的多部在市场上反响热烈的影视作品,如《白鹿原》《长安十二时辰》等,均在自家的影视小镇拍摄,实现了影视与城市文旅的成功联动。她还透露,受广东在城市集群方面的特色与魅力所吸引,接下来陕文投将有多部影视作品赴粤拍摄。

北京长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李红,分享了近年来长江文化如何将“银幕红利”和“荧幕红利”转化为“城市红利”的实践经验。她指出,文化IP与城市文旅的结合,最大的难点是产品,最大的痛点在模式。要解决这两点,影视企业应与当地文化深度磨合,把一部分力气花在影视作品诞生之后,助力当地进行IP的落地。

论坛当天还举行了中国电影精品创作与高质量发展人才培训班毕业仪式,以及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社会活动部落户增城揭牌仪式。

论坛举办地广州市增城区,以及广东省江门市、清远市在论坛上进行了当地影视产业推介,展示了广东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和友好的影视企业发展环境。

一批广东电影精品,包括首部讲述岭南心学集大成者湛甘泉生平的纪录片《一代真儒湛甘泉》、展现中法文明互鉴丰硕成果的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聚焦粤港澳社区服务工作者奋斗身影的故事片《与你相遇的日子》、饱含广东侨乡侨民爱国情怀的故事片《神秘家书》等,在本届论坛上进行了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