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资讯 > 正文

指尖魔方转动体教融合新范式:富平实践的价值逻辑与推广启示

10月18日,“美可高特杯”2025年中国魔方运动巡回赛系列活动在富平举办。620余名全国中小学生运动员在指尖竞技中展现智慧活力。自9月启动校园魔方运动推广以来,富平迅速搭建起 “师资培育-校园普及-赛事检验”的完整链条,以魔方为载体的探索,为县域深化体教融合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载体革新:魔方作为体教融合新载体的适配性阐释

体教融合的深化落地,关键在于找到兼具体育属性与教育价值的优质载体。富平选择魔方作为突破口,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对该项目教育价值的深刻认知与精准把握,其适配性体现在三个维度的高度契合。

在认知发展维度,魔方呼应了“以体启智”的融合需求。研究证实,长期练习魔方能提升青少年在空间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同时,魔方复原过程中“识别模式—选择策略—执行操作—验证结果”的思维闭环,能有效锻炼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反哺学科学习,实现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正向赋能。 

在实践推广维度,魔方破解了县域体教融合的资源瓶颈。相较于足球、篮球等传统运动对场地器材的高要求,魔方具有低成本、易普及、无场地限制的显著优势,尤其适配县域学校体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状况。富平仅用一个多月便实现大面积推广,印证了这类“轻资产”益智运动在基层落地的可行性,为资源有限地区推进体教融合提供了新选择。 

在育人目标维度,魔方契合了“五育并举”的根本要求。还原魔方需要记忆公式、反复试错,能培养青少年的耐心与毅力;赛场竞技中的胜负体验,可锤炼其抗挫折能力与规则意识;而成功复原带来的成就感,能有效增强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这种集智力开发、品格塑造于一体的育人价值,与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高度一致。 

路径创新:富平魔方实践的体教融合实施闭环

富平以魔方为支点撬动体教融合的实践,构建了“基础培育—平台搭建—文化浸润”的全链条推进机制,破解了基层体教融合中的常见问题。

师资先行构建专业支撑,夯实融合基础。师资是体教融合落地的关键瓶颈,富平推广初期便将教师培训作为核心抓手,通过多轮专项培训,系统传授魔方教学技巧与赛事规则,快速打造专业化校园教练员队伍。这种“先建队伍再铺项目”的策略,确保了魔方运动在校园的规范化开展,避免了“重形式轻实效”的推广困境,为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赛事引领搭建展示平台,激活融合动能。竞赛是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杠杆,富平以承办全国巡回赛为契机,构建起“校内练习—校际选拔—全国比拼”的阶梯式竞赛体系。这种赛事设计既呼应了国家“一体化设计学校体育赛事体系”的改革方向,更通过高水平竞技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良性循环。

文化浸润实现长效发展,深化融合内涵。富平的实践着力推动魔方文化融入校园生态,通过将魔方纳入特色发展计划、组建校园社团等形式,使这项运动从“阶段性活动”转变为“常态化课程”,从“少数人的竞技”变为“多数人的参与”。这种文化浸润式的推广,让魔方成为“以体润德、以智启慧”的鲜活载体,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深度渗透,而非简单叠加。 

价值启示:县域体教融合的可复制经验与发展方向

富平以魔方为载体的体教融合实践,虽立足地方实际,却折射出县域推进体教融合的普遍规律,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三点重要启示。

精准选载体,实现“小切口”撬动“大融合”。富平的实践证明,体教融合不必拘泥于传统体能运动,那些兼具教育价值与推广可行性的益智运动同样能成为优质载体。县域地区应立足资源禀赋,避免“贪大求全”,选择魔方这种低成本、高适配的项目作为突破口,通过“小而美”的特色项目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融合体系,这与各地探索“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发展路径高度契合 。

构建闭环链,确保“全流程”落地“真融合”。县域体教融合需强化系统思维,既要通过师资、场地等基础保障破解“入门难”,也要通过赛事平台、评价激励破解“持续难”,更要通过文化建设破解“深化难”,形成政策、执行、保障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

锚定育人本,达成“强体质”与“启智慧”双目标。体教融合的本质要求是通过体育手段实现教育目标,未来的体教融合实践,应深入发掘各类运动的教育内涵,真正实现“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融合。 

从富平校园里的魔方课堂,到全国赛场的“指尖”竞技,一枚小小的魔方转动出县域体教融合的大文章,其价值不仅在于为青少年提供了思维成长的新路径,更在于证明了体教融合可以通过精准载体选择与科学路径设计,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随着这类创新实践的不断涌现,体教融合必将从政策要求转化为更多青少年的成长福祉,为体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裴美佳 富平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体育运动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