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资讯 > 正文

科普月落幕 服务超千人次构建全龄段科普新体系

2025 年 10 月,北京市大兴区兴丰街道 “智绘科普・京彩有我” 科普月系列活动正式闭幕。作为街道年度核心民生项目,此次活动以 “打破传统局限、激发参与热情” 为目标,累计举办社区科普讲座 16 场、科技体验活动 23 次,服务辖区居民超 1000 人次,成功填补传统科普 “受众覆盖面窄、互动性不足” 的短板,成为街道精准回应居民科学知识需求、深化民生服务的突破性实践。

活动期间,兴丰街道负责人多次参与关键环节,向积极参与的居民、精心筹备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以及承办单位得闲书库全体人员表达诚挚感谢,凝聚起多方协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一、闭幕仪式高效复盘:锚定成果,深化校地联动

本次科普月闭幕仪式以 “简洁务实、聚焦实效” 为原则,核心流程围绕成果总结与未来合作展开:

成果通报:仪式开场即明确活动核心数据 ——16 场社区科普讲座、23 次科技体验活动、超 1000 人次服务覆盖,直观呈现活动对提升居民科学素养的实际成效;

方向部署:兴丰街道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科普工作将持续作为街道民生服务重点,下一步需以 “居民需求” 为核心,推动科普工作从 “阶段性活动” 向 “常态化服务” 转型;

校地协同:大兴四中校长现场表态,肯定此次校地科普合作的成效,提出将进一步联合街道拓展青少年校外科普场景,扩大科普服务对青少年群体的覆盖范围;

荣誉落地:仪式现场为相关单位授予 “科普工作共建单位” 称号,并为 “科普月小小科技生” 颁发荣誉,以具象化成果强化参与积极性;

氛围强化:马德堡半球实验、水变色科学表演秀及科普知识抢答环节同步开展,以互动形式收尾,进一步浓厚辖区科学氛围。

 

二、多维活动矩阵:全场景融入,破解参与难题

为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场景下的科普需求,兴丰街道构建 “主题活动 + 场馆参观 + 流动服务 + 商场嘉年华” 四维活动矩阵,让科普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主题与课堂结合:围绕宇宙探索、人体健康、智能家居、自然生态等 8 大科普主题,通过趣味讲解、实物展示激发全龄段兴趣;同步设置 VR 太空体验、科学实验操作、智能设备教学等 4 大沉浸科技课堂,尤其受到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青睐,实现 “动手实践学科学” 的目标;

场馆参观分批次推进:9 月 20 日、9 月 27 日、10 月 4 日,街道分三批组织居民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三元科普馆、北京科技中心参观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之旅带领居民追溯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感受国家科技实力;北京科技中心则设置全天沉浸式体验环节,配备专业讲解员解读展品原理,助力居民直观理解科学知识;

流动驿站送服务上门:以 “知识零距离” 为理念,在富华东里、黄村西里、清南三大社区设立流动科普驿站:9 月 19 日富华东里社区开展智绘科普市集,9 月 21 日黄村西里社区设置科普成果展示区,9 月 27 日清南社区举办特色科普活动,为行动不便老年人、忙碌上班族提供便捷服务;

商场嘉年华覆盖休闲场景:10 月 1 日至 8 日,辖区商场同步开展 8 天科普嘉年华活动,将科普互动与购物场景结合,让居民在休闲购物之余即可参与科普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实现 “休闲与充电两不误”。

 

 

三、精准服务:瞄准全龄需求,实现覆盖无遗漏

基于前期调研数据(兴丰街道 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 12%,14 岁以下青少年占比约 13%),街道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分层分类,确保科普服务精准触达不同群体:

针对老年人:开设健康科普讲座、智能设备使用教学课程,同步在社区市集设置健康咨询点,既帮助老年人获取实用健康知识,又助力其跨越 “数字鸿沟”;

面向青少年:推出航天知识科普、科技场馆参观、沉浸科技课堂等专属内容,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培育科学兴趣;

兼顾成年人:依托商场科普嘉年华、社区流动驿站等载体,利用成年人碎片化时间提供科普服务,真正实现 “每一位居民都能从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总结经验启新程:推动科普工作常态化

此次科普月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兴丰街道积累了 “场景多元化、服务精准化、参与便捷化” 的科普工作经验。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兴丰街道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三大举措推动科普工作升级:联合得闲书库定期开展社区科普课堂、打造专属科普文化阵地、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进一步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科学素养,为建设 “人人共享的幸福兴丰” 筑牢科学根基。